茉莉花革命于地缘政治格局影响深远
茉莉花革命于地缘政治格局影响深远
新闻解读:茉莉花革命于地缘政治格局影响深远 2011年01月23日 11:31
来源:凤凰卫视
字号:T|T0条评论 打印 转发北非国家突尼斯近一个月陷于骚乱当中,民众对于生活艰苦的控诉,演变成暴力骚乱,掌政23年的总统本阿里最终出走,留下一堆乱摊子。影响更从国内蔓延至北非,甚至整个阿拉伯世界,***浪潮蔓延,影响地缘政治布局,突尼斯的局势,对中国又有什么关连处。请看我们为大家准备的周日新闻故事。
“突尼斯”如同其国花“茉莉”,一度在非洲大陆盛放,这个遥望地中海的国度,曾经是非洲的"和平绿洲",被认为是非洲最安全,发展最快的国家,西方人更把这里视为“旅游天堂”。
但如今天堂变成炼狱,“非洲茉莉”凋落。
在过去一个月,怒吼声、抗议声、枪炮声响彻整个国家,突尼斯街头变成战场。
局势最终一触即发,突尼斯在一夜间内巨变,一场“茉莉花革命”催生。
2011年1月14日,“茉莉花革命”爆发。
执政23年的总统本阿里,在民众的倒台声中,在本月14号出走,逃亡到沙特阿拉伯,一个时代告终。
突尼斯在1956年脱离法国的殖民统治独立,至今只出现过两位总统,第一位是"国父"[布尔吉巴],在位长达31年。
历史总是讽刺的,本阿里在1987年上台的时候,正是以"改变"作为口号,在当时纷乱的社会背景下,时势造英雄,以身体不适为由,撵走了布尔吉巴。
本·阿里成为了阿拉伯世界的政治新星。
本阿里上台后,积极带领突尼斯走向现代化,大力发展旅游业,近二十年来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率保持在百分之5左右,在非洲国家中,是一个很耀眼的数字,2007年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非洲大陆经济竞争力第一的国家,比南非更优胜。
突尼斯政府说,贫困率下降到百分之4,大约四分之三的突尼斯人自认为是中产阶层,八成家庭拥用自购住宅,突尼斯仿佛是一片光明。
但是在风光背后,2008年的金融海啸,2010年的欧债危机,突尼斯经济也受到深重打击,更致命的是,失业率高达百分之14,年轻人的失业率更高达百分之52,连大学毕业生,甚至是硕士研究生也要成为无业之徒,加上粮食价格飞升,民众连温饱也成问题。
结果,一个小人物:大学毕业生布瓦齐齐去年底,为抗议当小贩时,遭警员没收商品后,自愤而死的一点小火,最终燃起了突尼斯民众的怒火。
也有一种说法,这是一场由网络推动的革命,因为维基解密网站再次成为"照妖镜"。去年披露,正当突尼斯民不聊生之际,本阿里为首的第一家族***的一面
前第一夫人莱拉爱穿名牌衣服,珠宝首饰,更是少不了穷奢极侈。前第一女儿更在海滨豪宅设下盛宴,更饲养老虎为宠物。
另外,突尼斯1100万人口中,就有200万人是社交网站用户,新生代利用网络互通消息,鼓动民众上街。
在本阿里出走的前后两天,突尼斯民众在社交网站推特网的帖子数目急增,反映民众透过社交网站关注局势。
不过,就连西方的媒体都质疑,这种网络革命的说法是否西方媒体过份简化、过份高估的推论。
与其说这次革命是一次网络革命,更贴切的说法是一次饥饿革命,自由、民主以外,不少突尼斯人渴望的是温饱与和平。
突尼斯的政局尚未平稳之际,阿拉伯多国爆发示威浪潮,声援突尼斯的人民。国际社会把焦点放到,其他阿拉伯国家会否走上突尼斯的旧路,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
因为突尼斯的地理位置特殊,既接近中东地区,又与非洲的阿拉伯国家,阿尔及利亚及利比亚相连,即使突尼斯只是一个小国,但在地缘政治影响甚深。
事实上,“茉莉花革命”有发酵迹象,埃及、约旦、摩洛哥和西非的毛里塔尼亚均出现类似突尼斯的自焚事件。
约旦、阿富汗、也门和伊拉克等十几个国家相继出现***浪潮。
来源:凤凰卫视
字号:T|T0条评论 打印 转发北非国家突尼斯近一个月陷于骚乱当中,民众对于生活艰苦的控诉,演变成暴力骚乱,掌政23年的总统本阿里最终出走,留下一堆乱摊子。影响更从国内蔓延至北非,甚至整个阿拉伯世界,***浪潮蔓延,影响地缘政治布局,突尼斯的局势,对中国又有什么关连处。请看我们为大家准备的周日新闻故事。
“突尼斯”如同其国花“茉莉”,一度在非洲大陆盛放,这个遥望地中海的国度,曾经是非洲的"和平绿洲",被认为是非洲最安全,发展最快的国家,西方人更把这里视为“旅游天堂”。
但如今天堂变成炼狱,“非洲茉莉”凋落。
在过去一个月,怒吼声、抗议声、枪炮声响彻整个国家,突尼斯街头变成战场。
局势最终一触即发,突尼斯在一夜间内巨变,一场“茉莉花革命”催生。
2011年1月14日,“茉莉花革命”爆发。
执政23年的总统本阿里,在民众的倒台声中,在本月14号出走,逃亡到沙特阿拉伯,一个时代告终。
突尼斯在1956年脱离法国的殖民统治独立,至今只出现过两位总统,第一位是"国父"[布尔吉巴],在位长达31年。
历史总是讽刺的,本阿里在1987年上台的时候,正是以"改变"作为口号,在当时纷乱的社会背景下,时势造英雄,以身体不适为由,撵走了布尔吉巴。
本·阿里成为了阿拉伯世界的政治新星。
本阿里上台后,积极带领突尼斯走向现代化,大力发展旅游业,近二十年来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率保持在百分之5左右,在非洲国家中,是一个很耀眼的数字,2007年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非洲大陆经济竞争力第一的国家,比南非更优胜。
突尼斯政府说,贫困率下降到百分之4,大约四分之三的突尼斯人自认为是中产阶层,八成家庭拥用自购住宅,突尼斯仿佛是一片光明。
但是在风光背后,2008年的金融海啸,2010年的欧债危机,突尼斯经济也受到深重打击,更致命的是,失业率高达百分之14,年轻人的失业率更高达百分之52,连大学毕业生,甚至是硕士研究生也要成为无业之徒,加上粮食价格飞升,民众连温饱也成问题。
结果,一个小人物:大学毕业生布瓦齐齐去年底,为抗议当小贩时,遭警员没收商品后,自愤而死的一点小火,最终燃起了突尼斯民众的怒火。
也有一种说法,这是一场由网络推动的革命,因为维基解密网站再次成为"照妖镜"。去年披露,正当突尼斯民不聊生之际,本阿里为首的第一家族***的一面
前第一夫人莱拉爱穿名牌衣服,珠宝首饰,更是少不了穷奢极侈。前第一女儿更在海滨豪宅设下盛宴,更饲养老虎为宠物。
另外,突尼斯1100万人口中,就有200万人是社交网站用户,新生代利用网络互通消息,鼓动民众上街。
在本阿里出走的前后两天,突尼斯民众在社交网站推特网的帖子数目急增,反映民众透过社交网站关注局势。
不过,就连西方的媒体都质疑,这种网络革命的说法是否西方媒体过份简化、过份高估的推论。
与其说这次革命是一次网络革命,更贴切的说法是一次饥饿革命,自由、民主以外,不少突尼斯人渴望的是温饱与和平。
突尼斯的政局尚未平稳之际,阿拉伯多国爆发示威浪潮,声援突尼斯的人民。国际社会把焦点放到,其他阿拉伯国家会否走上突尼斯的旧路,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
因为突尼斯的地理位置特殊,既接近中东地区,又与非洲的阿拉伯国家,阿尔及利亚及利比亚相连,即使突尼斯只是一个小国,但在地缘政治影响甚深。
事实上,“茉莉花革命”有发酵迹象,埃及、约旦、摩洛哥和西非的毛里塔尼亚均出现类似突尼斯的自焚事件。
约旦、阿富汗、也门和伊拉克等十几个国家相继出现***浪潮。
回复: 茉莉花革命于地缘政治格局影响深远
埃及更是首当其冲,局势迅速恶化,多个民众以自焚来控诉政府,示威者罕有地,喊出要求总统穆巴拉克下台的声音。
更巧合的是,穆巴拉克与本阿里的背景一样,都是长期执政,在位长达三十年,但是在经济快速增长之际,贫富悬殊,民众都趁突尼斯的革命发酵,宣泄心中的不满。
阿拉伯世界的统治者,仿佛突然间岌岌可危,领袖们不得不放话,承诺改善民生。
不过,分析认为,埃及以及其他阿拉伯国家,民众的经济条件和教育水平,都较突尼斯低,下一个突尼斯未必会出现。
这次阿拉伯世界的乱局,对于世界政局可能有更深远的影响。
一众阿拉伯国家的街头,在美国以及西方的眼中,一直与稳定划上等号。
分析认为,长期以来,美国政府出于对伊斯兰激进主义的恐惧,反而乐于扶植较温和,权力高度集中的阿拉伯政权,
一方面利用这些国家打击恐怖组织,一方面维护美国在中东及阿拉伯世界的影响力,方便控制能源利益。
突尼斯事件的发酵,可能出现的骨牌效应,反而是一向大打民主牌的美国,不乐于见到。
事实上,美国在回应突尼斯事件上,态度小心翼翼,华府多次保持中立,强调美国无意推翻任何政权。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更明言,促请阿拉伯世界领袖重视民生,遏抑***。
分析认为,这番话其实是希望阿拉伯世界尽早稳定,以免影响美国在中东以及北非的地缘政治布局。
这里是突尼斯的橄榄树种植场,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认识突尼斯,就是从她的特产:橄榄油开始。
一如其他非洲国家,中国与突尼斯的双边贸易也显着增加,不再只是局限于橄榄油,中国公司近年突尼斯在石油,矿产项目合作增加。
更重要的是,突尼斯邻近的北非多国,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埃及石油蕴藏量丰富,中国公司近年的能源战略,正是如这些北非国家加强合作,所以一旦局势恶化,或者可能影响中国能源部署。
在全球化的年代,我们同处于一个地球村,一个国家的变局,往往会引起连锁反应;即使与我们相距千里,影响却可以近在咫尺,我们希望,和平最终在突尼斯实现。
更巧合的是,穆巴拉克与本阿里的背景一样,都是长期执政,在位长达三十年,但是在经济快速增长之际,贫富悬殊,民众都趁突尼斯的革命发酵,宣泄心中的不满。
阿拉伯世界的统治者,仿佛突然间岌岌可危,领袖们不得不放话,承诺改善民生。
不过,分析认为,埃及以及其他阿拉伯国家,民众的经济条件和教育水平,都较突尼斯低,下一个突尼斯未必会出现。
这次阿拉伯世界的乱局,对于世界政局可能有更深远的影响。
一众阿拉伯国家的街头,在美国以及西方的眼中,一直与稳定划上等号。
分析认为,长期以来,美国政府出于对伊斯兰激进主义的恐惧,反而乐于扶植较温和,权力高度集中的阿拉伯政权,
一方面利用这些国家打击恐怖组织,一方面维护美国在中东及阿拉伯世界的影响力,方便控制能源利益。
突尼斯事件的发酵,可能出现的骨牌效应,反而是一向大打民主牌的美国,不乐于见到。
事实上,美国在回应突尼斯事件上,态度小心翼翼,华府多次保持中立,强调美国无意推翻任何政权。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更明言,促请阿拉伯世界领袖重视民生,遏抑***。
分析认为,这番话其实是希望阿拉伯世界尽早稳定,以免影响美国在中东以及北非的地缘政治布局。
这里是突尼斯的橄榄树种植场,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认识突尼斯,就是从她的特产:橄榄油开始。
一如其他非洲国家,中国与突尼斯的双边贸易也显着增加,不再只是局限于橄榄油,中国公司近年突尼斯在石油,矿产项目合作增加。
更重要的是,突尼斯邻近的北非多国,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埃及石油蕴藏量丰富,中国公司近年的能源战略,正是如这些北非国家加强合作,所以一旦局势恶化,或者可能影响中国能源部署。
在全球化的年代,我们同处于一个地球村,一个国家的变局,往往会引起连锁反应;即使与我们相距千里,影响却可以近在咫尺,我们希望,和平最终在突尼斯实现。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