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不敢支持中东民主化?
为什么美国不敢支持中东民主化?
为什么美国不敢支持中东民主化?
作者:宋鲁郑
正如二十多年前毫无预兆的“苏东波”一样,一个在突尼斯自焚的失业大学生,竟然意外点燃了“中东波”的烈火。然而,和二十多年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兴高彩烈、欢欣鼓舞大相径庭,面对“中东波”,笼罩在西方的是忧虑、不安,对民众的民主诉求暧昧、迟疑。对摇摇欲坠、人心尽失的独裁者就是无法干脆利落的说“不”。
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是,法国前外交部长在众议院公开力挺本阿里,甚至要求提供法国警察在处理此事的丰富经验。美国面对埃及,则自始至终没有公开要求穆巴拉克下台,而他的执政团队要么公开否认他是独裁者(副总统拜登),要么公开支持穆巴拉克留任主导民主转型(奥巴马的中东特使)。当巴林对抗议民众大开杀戒之时(还邀请沙特共同镇压),在巴林本来就有驻军的美国却纹丝不动----当然对待一向和西方有尖锐冲突的利比亚之时,则仍然不远万里派兵前往。
西方对“中东波”的双重标准,并不难理解。苏东集团是西方意识形态和全球利益的竞争对手和威胁,而且由于两个市场相互隔绝,苏东集团的垮台对西方可说百利而无一害。但大多数中东国家却是西方重要的政治和经济盟友。政治上可满足西方反恐的需求,经济上则为西方提供经济血液石油。而“中东波”的出现, 则完全颠覆了西方在中东的战略布局。一言以蔽之,“中东波”不符合西方利益。
突尼斯和埃及的前独裁政权被推翻后,革命的后遗症纷纷浮上台面。首先是大量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恐怖分子(包括基地组织成员)纷纷获得自由,许多被监禁的哈马斯成员也重新回到加沙地带。令西方脆弱的安全面临更大的威胁。其次,获得自由的百姓纷纷选择逃亡西方,令欧洲出现大规模的难民危机。以至申根协议都被迫修改,许多国家又重新实施边境检查。三是新成立的过渡政府在民意的压力下,不得不给予伊斯兰政党以政治空间,同时改变亲西方的外交政策。这在被称为中东核心的埃及表现最为明显。它不仅历史性的允许伊朗战船通过苏伊士运河,更出手促成西方眼中的恐怖组织哈马斯和法塔赫的和解。不仅如此,由于哈马斯选举获胜而导致穆巴拉克配合以色列封锁加沙的政策也被废止:自5月28日起,边界将永久开放。考虑到埃及在中东的指标性、导向性作用,其影响不可低估。
而长期接受美国援助的军方之所以如此行事,这可从2010皮尤国际态度调查(Pew Global Attitudes Survey)的结果寻找答案:仅有17%的埃及受访者对美国有好感,而82%的受访者表示厌恶美国,高居全球之首。事实上,不管选举后谁执政:是前政府残余,还是伊斯兰政党,都将会在民意的压力下再也不会随西方需要而舞。其最终发展趋势将可能是摆脱西方的分化、控制而使得阿拉伯世界走向团结。
美国反对中东民主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以色列。以色列是美国在中东最重要的盟友。为了给处于被充满敌意的阿拉伯国家所包围的以色列提供支持,美国付出发极其不相称的代价:仅在联合国就动用51次否决权----最新的一次是在阿拉伯革命之后;宁可发动代价高昂的反恐战争,也绝不改变袒护以色列的政策。但阿拉伯革命极大的改革了以色列的外部安全环境----这也是为什么以色列公开反对中东民主化的原因。现在巴勒斯坦在革命后的中东日益强硬,在内部实现团结之后,坚决要求今年九月在联合国提出建国要求。
其实以色列只所以敢于胡作妄为(袭击非武装的国际救援船、持西方国家假护照潜入迪拜暗杀哈马斯领导人、在被占领土上枪杀巴勒斯坦平民:最新一起造成13人死亡,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一次则是1982年的贝鲁特难民营千余人大屠杀),除了美国全力支持外,还由于它以自己是中东唯一民主国家而自诩。
作者:宋鲁郑
正如二十多年前毫无预兆的“苏东波”一样,一个在突尼斯自焚的失业大学生,竟然意外点燃了“中东波”的烈火。然而,和二十多年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兴高彩烈、欢欣鼓舞大相径庭,面对“中东波”,笼罩在西方的是忧虑、不安,对民众的民主诉求暧昧、迟疑。对摇摇欲坠、人心尽失的独裁者就是无法干脆利落的说“不”。
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是,法国前外交部长在众议院公开力挺本阿里,甚至要求提供法国警察在处理此事的丰富经验。美国面对埃及,则自始至终没有公开要求穆巴拉克下台,而他的执政团队要么公开否认他是独裁者(副总统拜登),要么公开支持穆巴拉克留任主导民主转型(奥巴马的中东特使)。当巴林对抗议民众大开杀戒之时(还邀请沙特共同镇压),在巴林本来就有驻军的美国却纹丝不动----当然对待一向和西方有尖锐冲突的利比亚之时,则仍然不远万里派兵前往。
西方对“中东波”的双重标准,并不难理解。苏东集团是西方意识形态和全球利益的竞争对手和威胁,而且由于两个市场相互隔绝,苏东集团的垮台对西方可说百利而无一害。但大多数中东国家却是西方重要的政治和经济盟友。政治上可满足西方反恐的需求,经济上则为西方提供经济血液石油。而“中东波”的出现, 则完全颠覆了西方在中东的战略布局。一言以蔽之,“中东波”不符合西方利益。
突尼斯和埃及的前独裁政权被推翻后,革命的后遗症纷纷浮上台面。首先是大量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恐怖分子(包括基地组织成员)纷纷获得自由,许多被监禁的哈马斯成员也重新回到加沙地带。令西方脆弱的安全面临更大的威胁。其次,获得自由的百姓纷纷选择逃亡西方,令欧洲出现大规模的难民危机。以至申根协议都被迫修改,许多国家又重新实施边境检查。三是新成立的过渡政府在民意的压力下,不得不给予伊斯兰政党以政治空间,同时改变亲西方的外交政策。这在被称为中东核心的埃及表现最为明显。它不仅历史性的允许伊朗战船通过苏伊士运河,更出手促成西方眼中的恐怖组织哈马斯和法塔赫的和解。不仅如此,由于哈马斯选举获胜而导致穆巴拉克配合以色列封锁加沙的政策也被废止:自5月28日起,边界将永久开放。考虑到埃及在中东的指标性、导向性作用,其影响不可低估。
而长期接受美国援助的军方之所以如此行事,这可从2010皮尤国际态度调查(Pew Global Attitudes Survey)的结果寻找答案:仅有17%的埃及受访者对美国有好感,而82%的受访者表示厌恶美国,高居全球之首。事实上,不管选举后谁执政:是前政府残余,还是伊斯兰政党,都将会在民意的压力下再也不会随西方需要而舞。其最终发展趋势将可能是摆脱西方的分化、控制而使得阿拉伯世界走向团结。
美国反对中东民主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以色列。以色列是美国在中东最重要的盟友。为了给处于被充满敌意的阿拉伯国家所包围的以色列提供支持,美国付出发极其不相称的代价:仅在联合国就动用51次否决权----最新的一次是在阿拉伯革命之后;宁可发动代价高昂的反恐战争,也绝不改变袒护以色列的政策。但阿拉伯革命极大的改革了以色列的外部安全环境----这也是为什么以色列公开反对中东民主化的原因。现在巴勒斯坦在革命后的中东日益强硬,在内部实现团结之后,坚决要求今年九月在联合国提出建国要求。
其实以色列只所以敢于胡作妄为(袭击非武装的国际救援船、持西方国家假护照潜入迪拜暗杀哈马斯领导人、在被占领土上枪杀巴勒斯坦平民:最新一起造成13人死亡,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一次则是1982年的贝鲁特难民营千余人大屠杀),除了美国全力支持外,还由于它以自己是中东唯一民主国家而自诩。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