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阵之声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吹捧中国何时变成“时髦”

向下

吹捧中国何时变成“时髦” Empty 吹捧中国何时变成“时髦”

帖子  Admin 周日 一月 16, 2011 5:55 pm


吹捧中国何时变成“时髦”




时间:2011-01-1521:56:53 来源: 新华国际



http://www.sinovision.net/index.php?module=news&act=details&col_id=3&news_id=158924


岁末年初,当各国媒体习惯性地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的时候,中国再次成了他们讨论的焦点。2010年末,大名鼎鼎的《经济学家》杂志推出大规模的特别报道,探讨“中国崛起”。美国《外交信使报》说:“毫无疑问,中国的崛起及其全球影响是2010年最大的新闻”。《法兰克福汇报》则干脆以“2011,中国年”为题预测未来。英国《每日电讯报》也宣称,对2011年世界的各种问题,中国将是答案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与前些年渲染中国的论调不同,尽管“中国威胁论”仍有市场,但强调“中国崛起论”甚至“独秀论”的多了起来,曾几何时,吹捧中国变成了世界舆论的一种“时髦”?
2011年伊始,已被外界议论得有些“奇怪”的中国再次引来世界媒体浮想联翩的笔墨。韩媒称“世界经济进入以中国为轴心的发展时代”,美国知名政治网站则问道:“中国能再次拯救世界吗?”这些评价让中国人感到眩晕,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中国崛起没那么容易”。年初被捧成这样,世界上会生出多少不切实际的要求呢?中国想韬光养晦,这光还怎么“韬”呢?


吹捧中国成世界媒体一种“时髦”



韩国《中央日报》网站:“中国周期”开启

韩国《中央日报》网站1月5日在最醒目的位置刊登题为《中国的世界增长贡献率为40%,开启“中国周期”》的文章,称中国是“世界百货商场”,也将决定跨国企业命运,世界经济已进入“以中国为轴心的发展时代”。
该网站的另一篇文章说,中国现在对不满意的西方经济标准敢于说“不”,这种宣示“经济霸权”的力量来自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生产一亿件衬衫,买回一架波音飞机”的中国正在改变。文章称,中国“红币(人民币)”在金融危机后对动摇的“绿币(美元)”,发起了进攻,“红币”的威力与中国制造业地位的提高遥相呼应,严重威胁“绿币”。
《中央日报》总编辑5日撰文称,中国让人感到不爽。巨大的中国是让人疲惫的邻居。如果中国大陆团结,韩半岛的历史则会充满疲惫。这是地理上的宿命。而就在4日,韩国全北道知事金完柱发表了“中国计划构想”,“今年将正式开始新万金的内部开发,全力以赴把新万金地区打造成中国特区”。美国一家新闻网站4日说,世界所有低工资国家中,中国已经成为美国工人最大的威胁。但如果想让美国公司把在中国创造的就业岗位转移回祖国,那将是“人咬狗”的事件。



美媒:“狼真的来了——中国就是那只狼”

2011年第一天,《纽约时报》的社论标题就是《中国的海军雄心》。社论称,中国看上去越来越有意挑战美国在西太平洋的海军优势,跟崛起的中国打交道将 是华盛顿未来几十年最大的挑战。3日出版的德国《明镜》周刊推出主题为《中国的世界:新的超级大国想什么?》的封面文章,报道长达10页。美国影响最大的政治博客网站“每日野兽”2日刊文问道:中国能再次拯救世界吗?文章称,金融危机以来,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压力有增无减,希望中国拯救全球经济,这种呼声今年肯定会继续。瑞士《新苏黎世报》刊文说,历史是一个实验室,什么都会发生。100年前,欧洲征服了亚洲,之后,美国崛起。金融危机后,中国成为新的效仿对象,美国人和欧洲人感觉成了“泰坦尼克”号的乘客,他们能逃避迎面而来的冰山吗?
美国《外交政策》今年第一期严肃地说,“美国人现在谈起中国挑战,就如男孩喊狼来了一样,这在情理之中,但人们往往忽略了这个寓言的一个事实:男孩最终是对的,狼真的来了——而中国就是那只狼”。


奥媒:美国与中国:巨人间的对决
日本《读卖新闻》3日用一个整版报道了2011年的世界,版面上,中美被并列排在最上面的重要位置,中国下面是亚洲整体局势,美国下面则是欧洲。《读卖新闻》营造的“G2”感觉,同样出现在奥地利的《突破》杂志上。该杂志以《美国与中国:巨人间的对决》为题称,欧洲成了“哭泣的老三”。
在美国一些舆论中,现在似乎是“G1时代”,但这个“l”不是美国。对这种悲观情绪,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3日有些恼怒地提出了“一个为了美国这个国家的决议案:停止破坏美国的未来”。报道说,传播“美国梦已死”已经成为一种时髦。
日报:日本被“中国恐惧症”夺走元气

即使在尖阁群岛(即我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海域发生撞船事件之后,舆论依然认为日本离开了中国是无法想像的,尤其是在经济上。
从经济评论家三桥贵明那里我们得到了2009年度的以下数字:日本向中国(包括香港)出口了1415亿美元,仅相当于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约5万亿美元) 的2.8%。日本从中国(包括香港)进口了1236亿美元,相当于GDP的2.4%。与日本的经济规模相比,这两个数字是微不足道的。即便日本全部终止对华出口,日本的GDP仅会下降 2%左右,而中国一旦没有日本的高技术零部件和资本设备,影响会更大。未来的日本绝非离不开中国。
虽然如此,为何日本的舆论总是笼罩在中国的恐怖阴影当中呢?这是因为受到“独裁国家催眠术”的作用。对中国的恐惧心理已经夺走了日本的元气。
德国电视台:“嘿!中国大富豪”

德国电视1台4日以“嘿!中国大富豪”为题写道,拥有庞大外汇储备的中国这些天显得相当慷慨,在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大量购买政府债券进行投资。中国知道如何在当前有效地展现自己盔明甲亮的骑士形象,购买欧洲国家政府债券,或许该被称为美德,但伟大的救世主也不是无私的。
中国2020年的GDP=韩国+加拿大+俄罗斯+印尼+澳大利亚+西班牙+土耳其+以色列……西方知名金融评论网站wallstreetpit1月4日为这个等式后面列了一长串国家名字。该网站选取2000年、2009年、2020年三个年份制作了三幅中国经济增长地图,中国每个省上都写着一个与该省GDP总量相当的国家。文章说,2000年的地图是一个“贫穷的第三世界国家联盟”;2009年的地图是“主导性的发展中国家的联盟”;2020年的地图 则是“二等发达国家+一等发展中国家的联盟”。在该网站制作的地图上,2000年的新疆相当于黎巴嫩,2009年相当于克罗地亚,2020年相当于以色列;2000年的山东省相当于埃及,2009年相当于瑞士,2020年相当于加拿大。



外界人评价几分真假 是穷是富国人最知

1月4日的《华尔街日报》说,许多观察人士大约去年时都觉察到了中国不断增长的自大情绪,西方一些观察家已经开始考虑一旦中国统治世界,那将会是怎样一种情形。可如果一项新的民调具有可信性的话,对中国已成为超级大国这种看法不以为然的一个地方就是——中国。文章说,调查发现,仅有12%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超级大国。
中国人对自己的处境显然更清醒。事实上,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家卡霍和纽约大学的经济学家鲁尔曾分析过,一个国家要从世界银行所谓的“中等收入”之流一跃加入发达国家之列到底有多难。韩国与新加坡几乎是绝无仅有的实现了这一转变的两个国家。而所有其他的贫穷国家,多半都被卡在了墨西哥式的第二阶段,动弹不得。他们还说,若不继续改革,中国的增长可能会大幅减速,从而可能困在一个比墨西哥还不如的位置。



美国《赫芬顿邮报》12月16日文章:中国想要的是权力与尊重
中国正崛起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一些政客和专家警告说,中国就像鼎盛时期的苏联,正推行一种普世意识形态,欲把美国所代表的西方模式取而代之。这些人的担忧不无根据,但同时显然在散布恐慌。他们想当然地认为中国向全世界输出政治经济模式,而这是它争取国际认同的战略一环。
从某种程度说,所谓“中国模式”无非就是中国人在发展过程中的不断摸索。在这个反复尝试、纠错的过程中,中国人试图发现哪种执政方式、经济制度、技术项目及选举机制能最大限度促进国内经济繁荣与政治稳定,保护在国外的经济利益。这些尝试有些源于中国自身历史传统,有些则借鉴自西方和非西方文化。就目前而言,中国外交政策重心不是争夺全球霸主地位,而是保障能源供给和打造东亚地区势力范围。
中国模式应该是不断演变的。其实,中国“模式”就像英美“模式”一样,无法“输出”到其他国。中国奉行的是基于自身国家利益考虑的政策。中国人想要其他 国家同他们贸易往来,尊重乃至畏惧他们。中国人未必跟美国人一样,总希望全世界的人将会或应该“像我们一样”。或许在这方面美国人还得借鉴借鉴中国的模式。(作者利昂·T·哈达)
美国《纽约时报》11月28日文章:不要中国像美国一样做事
外交政策的一条基本原则认为,一个国家很少会心甘情愿做出有损自身所认定的本国国家利益的事情。不少外交政策专家说,美国与中国打交道时须懂得这一原则。美中关系的症结现在归结到一个本质上属于难解之谜的问题:如何使北京做出其领导人认为会不利于本国的举动?
从经贸到气候变化、汇率、伊朗直至上周的朝鲜问题,美国对中国施以逼迫、鼓励及诱之以利,但不是成效寥寥就是徒劳无功,因为中国在这些问题上都有自己的顾虑。
中国的这种担心造成美国政府接二连三地做无用功。地缘政治风险分析机构战略预测公司副总裁罗杰·贝说:“从根本上说,美国想要中国做它想要中国做的事。”
像中国这样拥有自主权力的国家,不会依赖美国或轻易受到美国的影响,它们会追求自身的国家利益。从朝鲜问题僵局可以看出,美国强使北京服从自己的能力有限。

“收购欧洲”是给中国“戴高帽”

在面对中国介入欧元区国家的债券市场或在欧洲投资时,欧洲官员同时向中国伸出了两只手:一只手是掌心冲上,希望中国能在金融危机当中给予援手,拉欧元区国家渐渐走出低谷;另一只手则是手心冲前,以示拒绝。
当然,导致他们这种两面性的原因十分复杂,但西方国家对中国“利用+防阻”的投机心理是导致这种两面性的主因。由于他们实行“两面下注”的对华政策,其直接后果就是双方无法深入合作,“稳定——震荡——稳定”的周期性规律性问题长期存在,甚至发生某些局部性的“硬冲撞”。例如部分欧洲国家在经济上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希望中资企业投资,而在人权等问题上却责难中国。由此看来,西方鼓励中国购买欧元区国家国债是一种战略,其炒作中国“收购欧洲”的目的是给中国“戴高帽”,促使中国对希腊、葡萄牙实施救助,购买这些国家的国债。不过,西方在给中国戴上“收购欧洲”高帽的同时,也会给中国戴上另一顶高帽——“中国威胁”。中国增持欧元区国家国债以及在欧洲投资的快速增长,将引来他们对中国经济实力强大之后的担忧,造成“中国威胁论”盛行。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10月31日文章:不要害怕中国的崛起
100年前德国崛起引发英国恐惧,最终酿成世界大战。一些人据此预测,中国崛起引发美国的恐惧,从而导致类似结局。这种可怕预测应受质疑。当年的德国工业实力已超过英国,且奉行冒险的全球性外交政策。相比之下,中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仍远落后于美国,其政策重心是本地区和国内经济发展。中国已宣布要大力提升软实力——通过吸引力而非恫吓或金钱取得良好结果的能力。
即使到2030年左右中国GDP超过美国,也只是经济总量相当,具体构成还是不及美国。中国仍有欠发达的广大农村,今后还将面临人口问题。中国远未对美国构成类似当初德国给英国带来的那种挑战。且中国能否驾驭日益扩大的城市中产阶级、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现在还是未知数。当前中国领导人认识到,经济快速发展是国内政治稳定的关键,因而致力于经济发展,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和谐”国际环境。



正确认识中国对欧政策

对于中国领导人新年伊始就首先访问欧洲,欧洲和国际舆论的反应是积极的、肯定的。但是,也出现了一些混淆视听的评论。说什么中国出手“拯救”欧元是出于自身利益,中国这样做是为了向欧盟索取“回报”,尤其是要求欧盟解除对华武器禁运和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等等。这些评论即使不是别有用心,起码是对中国的对欧政策缺乏正确的认识。
“拯救”欧元是欧盟各国人民正在努力做的事。中国无论是派采购团购买欧洲商品,还是购买欧盟一些成员国的国债,或是组织旅游团去欧洲,都只是为了帮助欧盟克服困难略尽绵薄之力,根本谈不上是什么“拯救”欧元,更非是出于担心自己的欧元储备贬值。
至于说中国希望欧盟尽早解除对华武器禁运和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这确实不假,因为这两个问题不解决不利于中欧伙伴关系的发展。中国政府的外交政策一向光明磊落,是那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人们难以理解的。



中国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

巴基斯坦著名学者法雅尔·莱加里:中国对全球经济复苏作出了很大贡献。中国经济的规模目前占世界经济的近10%,近几年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达20%至30%。中国是是发展中国家的榜样,今后中国将在世界经济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据经济专家估计,2011年中国经济会实现9.5%的增长,而 未来10年里,中国能够维持年均8%的增长速度。中国正在改变世界经济以欧美为重心的格局。中国未来对世界经济影响仍将非常大而深远。
中国经济虽然不能完全改变世界经济格局,但中国经济有助于世界经济保持稳定、缓解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压力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东盟这个最成熟的发展中国家经济联合体的自由贸易合作,对于改变世界经济与贸易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UID1592 帖子291 精华24 积分240 阅读权限100 在线时间26 小时 注册时间2010-2-23 最后登录2011-1-16 查看详细资料


Admin
Admin

帖子数 : 566
注册日期 : 10-12-23

http://mlmzy.6d7d.org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