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可金:中美结构性矛盾没那么严重
赵可金:中美结构性矛盾没那么严重
赵可金:中美结构性矛盾没那么严重
2011年01月19日08:44东方网赵可金我要评论(13) 字号:T|T
赵可金 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
转播到腾讯微博
中美关系发展已经陷入错综复杂的全球性网络之中,不宜过于夸大结构性矛盾对中美关系的消极后果。在网络化格局中,中美的结构性矛盾越上升,中美关系可能越没有事,双方越能谨慎地处理彼此关系。
中美关系在2010年百转千回的曲折发展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后危机时期对经济复苏乏力和脆弱的一种焦虑情绪。自上任以来一直追逐理想的奥巴马逐渐变得务实了。中期选举后,在对外关系上,奥巴马也不再仅仅追求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改革目标,而把促进复苏、扩大出口、减少失业等放到优先位置。奥巴马深深体会到,要想实现五年出口翻一番的目标,要想拉动美国经济尽快复苏,扩大社会就业,仅靠美联储的定量宽松政策是不够的,美国面对不确定的2011年不能没有中国人的鼎力支持。
毫无疑问,在此背景下,***主席此次访美将是一次十分隆重的政治访问。美国人对此次访问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希望能够通过此次访问,让他们对2011年有着更多的自信和胜算,能够彻底摆脱危机的困扰而步入经济复苏的快车道。显然,此种期待决定了合作将成为2011年中美关系的基调。
当然,中美关系的复杂性决定了2011年也会有麻烦。特别是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作为国际政治赛场上的“第一名”和“第二名”,美国对中国肯定不会客气,再加上大众传媒和社会舆论的心态失衡,美国会不时释放出“棒杀中国”和“捧杀中国”的躁动灵魂,中美关系也会受到许多可以预测和难以预测事件的困扰,中美仍然在一系列问题上存在竞赛。具体来说,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台湾问题。由于ECFA的签订,两岸关系在短时期内不会再有大的突破,而且受到东盟国家、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经济上靠中国、安全上靠美国的战略理念的引诱,台湾当局肯定也会东施效颦。同时,受到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压力,马英九当局可能会在2011年实现政策向右转,不时释放出一些不利于两岸关系发展的言论,甚至在美国一些国会议员和政客的怂恿下,谋求加强台美安全合作关系,从而挑战中国大陆的心理底线。美国售台武器的声音可能会在年中发酵,在复杂的利益关系推动下,不利于两岸关系和中美关系的压力和危险性都在急剧上升,台湾问题可能成为2011年中美关系最具爆炸性的问题。
二是人权问题。自诺贝尔和平奖事件之后,美国国内政客在对华人权问题上的调门逐渐升高,西藏问题、新疆问题、选举问题、劳工权利、跨国企业在华行动自由等问题已经开始合流,2010年谷歌事件的爆发是一个信号。此次***主席访美,美方扬言要展开美中人权对话,对中国施加压力。中美在人权问题上的分歧可能会和经济、社会、民生乃至政治问题纠结在一起,形成对2011年中美关系的强大压力。
三是知识产权问题。随着美国为扩大对华出口而实施的民用高科技产品出口管制的放松,一大批美国高科技产品会出口到中国。然而,美国高科技产品的知识产权属于美国企业,此种放松管制必然会引发美国企业对知识产权问题的集中关注。再加上,近年来美国大公司进入中国后对知识产权问题早已愤愤不平,不排除中美在知识产权问题上相互较劲,进而形成外交僵局。
当然,上述三大问题尽管危险,但相比美国实现经济复苏的战略目标,所有这些都不是战略性的,而是战术性的,不是威胁,而是制造麻烦,中美关系在2011年将面临诸多麻烦,但不会造成中美冲突,中美合作的格局有望得到保持。因此,面对麻烦和纷争,中国必须冷静对待,不要惊慌失措,也不要大喊大叫。同时,中美关系发展已经陷入错综复杂的全球性网络之中,不宜过于夸大结构性矛盾对中美关系的消极后果。在网络化格局中,中美的结构性矛盾越上升,中美关系可能越没有事,双方越能谨慎地处理彼此关系。总之,中美关系是全球化体系中的棋手之争,中美是小,世界为大。只要中美冷静对待,耐心周旋,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的未来是大有希望的。
2011年01月19日08:44东方网赵可金我要评论(13) 字号:T|T
赵可金 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
转播到腾讯微博
中美关系发展已经陷入错综复杂的全球性网络之中,不宜过于夸大结构性矛盾对中美关系的消极后果。在网络化格局中,中美的结构性矛盾越上升,中美关系可能越没有事,双方越能谨慎地处理彼此关系。
中美关系在2010年百转千回的曲折发展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后危机时期对经济复苏乏力和脆弱的一种焦虑情绪。自上任以来一直追逐理想的奥巴马逐渐变得务实了。中期选举后,在对外关系上,奥巴马也不再仅仅追求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改革目标,而把促进复苏、扩大出口、减少失业等放到优先位置。奥巴马深深体会到,要想实现五年出口翻一番的目标,要想拉动美国经济尽快复苏,扩大社会就业,仅靠美联储的定量宽松政策是不够的,美国面对不确定的2011年不能没有中国人的鼎力支持。
毫无疑问,在此背景下,***主席此次访美将是一次十分隆重的政治访问。美国人对此次访问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希望能够通过此次访问,让他们对2011年有着更多的自信和胜算,能够彻底摆脱危机的困扰而步入经济复苏的快车道。显然,此种期待决定了合作将成为2011年中美关系的基调。
当然,中美关系的复杂性决定了2011年也会有麻烦。特别是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作为国际政治赛场上的“第一名”和“第二名”,美国对中国肯定不会客气,再加上大众传媒和社会舆论的心态失衡,美国会不时释放出“棒杀中国”和“捧杀中国”的躁动灵魂,中美关系也会受到许多可以预测和难以预测事件的困扰,中美仍然在一系列问题上存在竞赛。具体来说,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台湾问题。由于ECFA的签订,两岸关系在短时期内不会再有大的突破,而且受到东盟国家、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经济上靠中国、安全上靠美国的战略理念的引诱,台湾当局肯定也会东施效颦。同时,受到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压力,马英九当局可能会在2011年实现政策向右转,不时释放出一些不利于两岸关系发展的言论,甚至在美国一些国会议员和政客的怂恿下,谋求加强台美安全合作关系,从而挑战中国大陆的心理底线。美国售台武器的声音可能会在年中发酵,在复杂的利益关系推动下,不利于两岸关系和中美关系的压力和危险性都在急剧上升,台湾问题可能成为2011年中美关系最具爆炸性的问题。
二是人权问题。自诺贝尔和平奖事件之后,美国国内政客在对华人权问题上的调门逐渐升高,西藏问题、新疆问题、选举问题、劳工权利、跨国企业在华行动自由等问题已经开始合流,2010年谷歌事件的爆发是一个信号。此次***主席访美,美方扬言要展开美中人权对话,对中国施加压力。中美在人权问题上的分歧可能会和经济、社会、民生乃至政治问题纠结在一起,形成对2011年中美关系的强大压力。
三是知识产权问题。随着美国为扩大对华出口而实施的民用高科技产品出口管制的放松,一大批美国高科技产品会出口到中国。然而,美国高科技产品的知识产权属于美国企业,此种放松管制必然会引发美国企业对知识产权问题的集中关注。再加上,近年来美国大公司进入中国后对知识产权问题早已愤愤不平,不排除中美在知识产权问题上相互较劲,进而形成外交僵局。
当然,上述三大问题尽管危险,但相比美国实现经济复苏的战略目标,所有这些都不是战略性的,而是战术性的,不是威胁,而是制造麻烦,中美关系在2011年将面临诸多麻烦,但不会造成中美冲突,中美合作的格局有望得到保持。因此,面对麻烦和纷争,中国必须冷静对待,不要惊慌失措,也不要大喊大叫。同时,中美关系发展已经陷入错综复杂的全球性网络之中,不宜过于夸大结构性矛盾对中美关系的消极后果。在网络化格局中,中美的结构性矛盾越上升,中美关系可能越没有事,双方越能谨慎地处理彼此关系。总之,中美关系是全球化体系中的棋手之争,中美是小,世界为大。只要中美冷静对待,耐心周旋,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的未来是大有希望的。
回复: 赵可金:中美结构性矛盾没那么严重
社论:共同利益越多,中美关系越稳
2011年01月21日08:16南方网社论我要评论(3) 字号:T|T
社论
一系列最高规格的礼仪、从两只中国大熊猫留美时间延长五年到白宫宣布已与中方签署总额450亿美元的出口协议再到中美发表联合声明,所有这一切都标志着***主席在这个关键时间点———新世纪第二个10年伊始,对美国的国事访问取得了圆满成功。
人们能够感觉到,双方尽最大限度展现了各自的诚意和善意,并且都对未来提升合作空间表达了乐观愿景。两国元首反复强调中美两国的共同利益,努力淡化长期以来存在和积累下来的分歧,以此试图为中美关系寻找一个相对稳定的支点。
奥巴马总统顶住了压力,并未就人民币汇率问题向中方施加更大的压力,在敏感的人权等问题上也留给了胡主席充分的尊重和礼貌;而***主席也未就美国政府暗中支持美元贬值及滥发货币这些令中国异常不满的政策再度公开指责对方。尤为可喜的是,奥巴马几乎是刻意地利用一切场合一再表达:美国非但不试图遏止,反而欢迎中国崛起,成为国际社会强大、繁荣、成功的一员,他相信这能够给美国带来巨大的机会和利益。作为一种回应,***也承诺,中国愿意在更多全球治理问题上承担更大的责任。可以相信,这绝非表面上的外交说辞,而是基于一种迫切的政治共识。
长期以来,人们喜欢将美国与中国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和“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但如果转换一下视角,两者实际上就分别代表着世界的“今天”与“明天”。历史上的残酷教训使得许多人为双方的这种关系而焦虑,这就是***与奥巴马多次提到要竭力避免的所谓相互“误解”和“误读”———美国认为中国崛起的最终目标就是要颠覆美国和西方主导的当今世界秩序,因而对中国疑虑重重;而中国则认为美国将不遗余力地阻止中国的崛起和发展,因而对外界表现出更加强硬的姿态;而这一切又进一步加剧美国的疑虑,促使其采取更多遏止性的行动……
但这毕竟是旧世界权力转换的经典悲剧而已。事实上,中美之间竞争与合作关系的复杂性和丰富性远远超越了它的简单框架。已经呈现出来的大量事实表明,未来中美双方将携手塑造一种人类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非敌非友”(更准确地说是“亦敌亦友”)的大国关系。这是因为,以往在英国与德国或是美国与苏联之间,从政治、军事到经济几乎是全方位的对立与隔绝关系,从来没有两个大国像今日之中美那样既经常针锋相对又在政治经济各方面利益如此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以至于形成某种休戚与共的纽带联系的。尤具挑战意味的是:从经济贸易到地区政治,从气候变化到全球治理,中美双方几乎在每一个问题上都有难以调和的根本性分歧,然而,在上述每一个问题上,任何一方如果陷于失败,那就意味着对方同样将蒙受不可估量的损失。例如,美国经济不能尽早走出衰退实现复苏,必然意味着中国的外向型经济也将饱受拖累;就连朝鲜半岛这样火药味十足的问题上,双方也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双方都不希望半岛及东亚的军事冲突升级,并且都致力于实现半岛无核化。这种状况使得“冷战思维”不可能适用于现在和未来的中美关系。
因此,恰如美国前副国务卿、世界银行现任行长罗伯特·佐立克在2007年撰写的一篇纪念中美《上海公报》发表35周年的文章中指出的,当前中美需要新的上海公报:“1972年,美中共同反对的东西(苏联霸权)界定了当时的双边关系。而在2007年,两国需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它们共同追求的内容上,从而界定它们现在的关系。”只有不断努力寻找到更多新的共同利益,世界的“今天”与“明天”之间才能在动态变化中打破僵局、携手合作。
眼下,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人类在21世纪的前途和命运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与西方,特别是中美两国能否和睦相处,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双方在未来付出几十年持续不断的艰苦努力。究其本质而言,当前横亘在中西双方之间的最大障碍依然是深深的理解上的隔阂。在许多艰难的时候,打破僵局需要靠一些严肃的政治经济问题以外的更富人性的事物。想象一下,一个姚明,就能够为中美之间的相互接近架起多么重要的桥梁!未来我们需要的可能正是更多的姚明和郎朗。不管意识形态多么不同,毕竟双方都是人,都向往符合人性的美好事物。
值得高兴的是,在本次胡奥会上,两国元首都对加强两国民间交流、尤其是青年一代的交流倾注了很大的关注。假如这方面确实能够取得比较扎实的成效的话,将是未来双方增进了解、理解、沟通和对话的举足轻重的突破口。
2011年01月21日08:16南方网社论我要评论(3) 字号:T|T
社论
一系列最高规格的礼仪、从两只中国大熊猫留美时间延长五年到白宫宣布已与中方签署总额450亿美元的出口协议再到中美发表联合声明,所有这一切都标志着***主席在这个关键时间点———新世纪第二个10年伊始,对美国的国事访问取得了圆满成功。
人们能够感觉到,双方尽最大限度展现了各自的诚意和善意,并且都对未来提升合作空间表达了乐观愿景。两国元首反复强调中美两国的共同利益,努力淡化长期以来存在和积累下来的分歧,以此试图为中美关系寻找一个相对稳定的支点。
奥巴马总统顶住了压力,并未就人民币汇率问题向中方施加更大的压力,在敏感的人权等问题上也留给了胡主席充分的尊重和礼貌;而***主席也未就美国政府暗中支持美元贬值及滥发货币这些令中国异常不满的政策再度公开指责对方。尤为可喜的是,奥巴马几乎是刻意地利用一切场合一再表达:美国非但不试图遏止,反而欢迎中国崛起,成为国际社会强大、繁荣、成功的一员,他相信这能够给美国带来巨大的机会和利益。作为一种回应,***也承诺,中国愿意在更多全球治理问题上承担更大的责任。可以相信,这绝非表面上的外交说辞,而是基于一种迫切的政治共识。
长期以来,人们喜欢将美国与中国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和“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但如果转换一下视角,两者实际上就分别代表着世界的“今天”与“明天”。历史上的残酷教训使得许多人为双方的这种关系而焦虑,这就是***与奥巴马多次提到要竭力避免的所谓相互“误解”和“误读”———美国认为中国崛起的最终目标就是要颠覆美国和西方主导的当今世界秩序,因而对中国疑虑重重;而中国则认为美国将不遗余力地阻止中国的崛起和发展,因而对外界表现出更加强硬的姿态;而这一切又进一步加剧美国的疑虑,促使其采取更多遏止性的行动……
但这毕竟是旧世界权力转换的经典悲剧而已。事实上,中美之间竞争与合作关系的复杂性和丰富性远远超越了它的简单框架。已经呈现出来的大量事实表明,未来中美双方将携手塑造一种人类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非敌非友”(更准确地说是“亦敌亦友”)的大国关系。这是因为,以往在英国与德国或是美国与苏联之间,从政治、军事到经济几乎是全方位的对立与隔绝关系,从来没有两个大国像今日之中美那样既经常针锋相对又在政治经济各方面利益如此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以至于形成某种休戚与共的纽带联系的。尤具挑战意味的是:从经济贸易到地区政治,从气候变化到全球治理,中美双方几乎在每一个问题上都有难以调和的根本性分歧,然而,在上述每一个问题上,任何一方如果陷于失败,那就意味着对方同样将蒙受不可估量的损失。例如,美国经济不能尽早走出衰退实现复苏,必然意味着中国的外向型经济也将饱受拖累;就连朝鲜半岛这样火药味十足的问题上,双方也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双方都不希望半岛及东亚的军事冲突升级,并且都致力于实现半岛无核化。这种状况使得“冷战思维”不可能适用于现在和未来的中美关系。
因此,恰如美国前副国务卿、世界银行现任行长罗伯特·佐立克在2007年撰写的一篇纪念中美《上海公报》发表35周年的文章中指出的,当前中美需要新的上海公报:“1972年,美中共同反对的东西(苏联霸权)界定了当时的双边关系。而在2007年,两国需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它们共同追求的内容上,从而界定它们现在的关系。”只有不断努力寻找到更多新的共同利益,世界的“今天”与“明天”之间才能在动态变化中打破僵局、携手合作。
眼下,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人类在21世纪的前途和命运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与西方,特别是中美两国能否和睦相处,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双方在未来付出几十年持续不断的艰苦努力。究其本质而言,当前横亘在中西双方之间的最大障碍依然是深深的理解上的隔阂。在许多艰难的时候,打破僵局需要靠一些严肃的政治经济问题以外的更富人性的事物。想象一下,一个姚明,就能够为中美之间的相互接近架起多么重要的桥梁!未来我们需要的可能正是更多的姚明和郎朗。不管意识形态多么不同,毕竟双方都是人,都向往符合人性的美好事物。
值得高兴的是,在本次胡奥会上,两国元首都对加强两国民间交流、尤其是青年一代的交流倾注了很大的关注。假如这方面确实能够取得比较扎实的成效的话,将是未来双方增进了解、理解、沟通和对话的举足轻重的突破口。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